星天地

新华社“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长江篇”,以行进式融合报道的方式聚焦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发生的转折性变化,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展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科技力量在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污水治理、能源开发、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专题集纳了星天地娱乐城官网 在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的科技力量。

守护藏羚羊——一位科研工作者与藏羚羊的20年情缘

发布时间:2023-07-03

来源:新华网 金立旺 张铖 田薇薇 张宏祥【字号:

星天地

6月15日,藏羚羊缓步走向白雪覆盖的昆仑山方向。

星天地

6月15日,星天地娱乐城官网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连新明(右)和他的学生王东在可可西里采集藏羚羊新鲜粪便样本。

星天地

6月15日,王东展示刚采集的藏羚羊新鲜粪便样本。

星天地

6月15日,连新明(左)和王东把刚采集到的藏羚羊新鲜粪便样本处理后放入液氮罐储存。

星天地

5月29日,在青海可可西里,一群雌性待产藏羚羊通过青藏公路。

星天地

6月16日凌晨,连新明团队在青藏公路楚玛尔河大桥附近,使用无人机监测藏羚羊迁徙途中的夜宿地。

星天地

6月16日凌晨,连新明团队使用无人机监测藏羚羊迁徙途中的夜宿地。

星天地

6月16日凌晨,连新明团队使用无人机监测藏羚羊迁徙途中的夜宿地。

星天地

6月16日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区域拍摄的一群藏羚羊。

星天地

6月17日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区域拍摄的一群藏羚羊。

星天地

6月15日,连新明(右)和王东在可可西里用望远镜观察藏羚羊迁徙情况。

星天地

6月15日,连新明在可可西里留影。

巍巍昆仑,白雪覆盖。  

两名男子戴着一次性手套,拎着黄色袋子,缓步向藏羚羊栖息过的地面走去,一边俯下身体搜寻。

他们在找什么?——藏羚羊的新鲜粪便!  

这里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两人是星天地娱乐城官网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连新明和他的学生王东。

正值藏羚羊迁徙产仔的季节,连新明带着研究团队来到可可西里观察藏羚羊的迁徙规律。

他介绍说,相比于采集血液或唾液,研究新鲜粪便样本,是对于野生动物干扰最小的方式之一。粪便在动物肠道里经过的时候,会有一些表皮细胞脱落,附着在粪便表面,通过这些表皮细胞,可以在实验室里提取该物种的DNA,并应用于很多研究。

可可西里平均海拔超过4600米,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摄氏度,是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从2002年10月第一次进入可可西里,连新明研究藏羚羊已经有20余年。

回忆起第一次经历,山东汉子连新明记忆犹新。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他们住在可可西里不冻泉保护站。5点起床,气温零下21摄氏度,汽车发动不了就推着走,“推了几下感觉胸口就像裂开了一样”;下午4点赶到卓乃湖,第二天凌晨2点才回到五道梁住下。

此后,他每次上高原,基本没有特别大的反应。

“一眼望出去,十几公里范围内一览无遗。整个天地间,感觉到人和车都非常渺小。”小时候在动物世界里看到的画面,活生生出现在连新明面前,极大震撼着这个从小就在山东长大,除了野鸟、没见过其他大型野生动物的汉子。

每年5月至7月,来自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尔金山等地的雌性藏羚羊会陆续迁徙到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太阳湖产仔。每年聚集在卓乃湖产仔的藏羚羊可达数万只。 

2002年,建设中的青藏铁路特意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规划了动物通道。连新明他们需要回答的是道路建设对藏羚羊迁徙的影响以及藏羚对道路的适应机制。

20多年来,连新明一直关注着这个问题。经过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协力合作,他很高兴地看到:“公路上过往车辆司机和其他人员的素质在不断提高,见到了要过路的藏羚羊,现在会主动停下来让路,藏羚羊对道路的适应速度也远比大家想象的要快。”

凌晨四点半,连新明团队驱车前往青藏公路楚玛尔河大桥附近。他们需要在日出前,利用无人机红外热成像原理,监测藏羚羊的夜宿地。

无人机红外热成像监测是科技助力藏羚羊保护的一个鲜活例子。连新明希望,更多科技手段可以应用到其中。

地处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保护站于5月31日开通5G基站。“以前在卓乃湖这个地方,每天有多少只羊在产仔,我们要拿着望远镜数。有了5G信号以后,我们希望能够利用一个高清摄像头录像,再利用软件自动识别个体数量,这样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连新明说。

“藏羚羊保护是人类参与濒危动物救护的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用更多高科技手段,把一个物种的迁徙原因搞清楚,也能启发对其他物种的研究和保护。”连新明说。

“我想尽我的能力,做一点小小的工作,保护好藏羚羊,保护好长江源!”

(责任编辑:侯茜)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