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天地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星天地娱乐城官网 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星天地娱乐城官网 办院方针

主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触摸真实的“科学大院”

2018-05-21 中国科学报
【字体:

语音播报

星天地

电磁感应现象。

星天地

参观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

星天地

小学生了解碳排放序列知识。

星天地

计算所的公众科学日上,小朋友们一起发挥聪明才智解决编程难题。

星天地

欢乐的天文舞台剧。

星天地

自然史所副研究员黄兴回答现场观众提问。

星天地

香港与内地姊妹学校签约。

星天地

小朋友参与折纸DNA活动。

星天地

小朋友正体验展品。

星天地

植物水信玄饼制作。

星天地

天文“男神”李菂给大家作科普报告。

星天地

“潜龙三号”AUV。

星天地

小朋友正在体验物理小实验。

星天地

物理所的公众科学日上,可不只有“人类”。

星天地

小朋友正在摆弄人机对抗机器人。

  5月19日至20日,星天地娱乐城官网 全国百余个研究所将自己装点一新,举办星天地娱乐城官网 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活动,“科技创新 强国富民”是本届公众科学日的主题。在中科院的各个分院、研究所和实验室里,参观者络绎不绝、熙熙攘攘,人群中不时传出孩子们的惊叹与欢笑声。观众们怀着对科学的极大兴趣,近距离触摸真实的“科学大院”。

  兰州分院

  科学日传播科学知识

  近距离感受重离子加速器的庞大、探寻青藏铁路铁轨下的冻土、坐在电子显微镜前观察微观影像、上一节院士“摩擦学公开课”……5月19日,中科院兰州分院举办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吸引大中小学生及社会团体近万人走进科研院所,体验科学魅力。

  “到2035年,中国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在座的你们就是创新的中坚力量。”当刘维民院士做《摩擦润滑中的科学与技术》报告时,下面座无虚席。从昨晚雷鸣闪电中的摩擦讲起,刘维民带大家进入神奇的摩擦世界,“希望通过科学日传播知识,因为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刘维民说。

  听完院士报告,兰州树人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吕卓忆跟爸爸走进了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虽然还未开始化学课,但这个小姑娘对化学尤其感兴趣。“希望她能多接触些书本以外的知识。”吕卓忆爸爸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在一台刚刚购置的瑞士生产的划痕仪前,邓科峰很认真地观察着。他是兰州一方水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虽然工作十年了,但还是想随时给自己充电,了解最新的设备信息。”邓科峰对记者说,无论何时都要有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在兰州分院的科研园区里,有一个神秘的地下王国——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兰州大学核物理专业一行十个小伙子刚刚参观出来,“比我想象中更庞大”“耗电量这么大”“运行起来需要各方面紧密配合”。这一队“准专业”参观者收获满满,研究生一年级的刘通对记者说:“或许可以通过研究改进,降低加速器的耗电量。”

  在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门外,一队小学生正在整理队形,前往下一个参观地点。他们是兰州市通渭路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们。语文老师赵小玲对记者说,上学期刚刚讲过的课文中,有一篇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从那篇课文中,学生们了解到,在青藏高原修铁路,第一个拦路虎就是冻土。今天通过参观,我们学到了不少新知识。比如青藏铁路运行过程中会受温度的影响,需要监测冻土层的变化。火车在沙漠中运行会受到风沙的干扰等等,这些知识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

  “问题来了:请问这根热管是夏天工作还是冬天呢?”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正在讲解青藏铁路热管路基结构冻胀融沉的原理。小听众们来自武汉外国语学校,他们有的认真记录,有的录音、拍照。小听众黄益轩告诉记者:“我们回去要写一篇一万字的报告论文。”接下来,他们还将去天山冰川站和沙坡头站参观。

  “兰州分院将科研基地本部资源与异地资源相结合,同时开放兰州、西宁的科研院所以及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四川、云南等省区23个野外台站,覆盖区域广泛。”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王涛表示。(刘晓倩)

  昆明植物所

  畅享清新植物科普“大餐”

  5月20日,主题为“美丽植物 健康生活”的星天地娱乐城官网 昆明植物研究所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举行。夏日炙热的晴空下,共计5000余人次穿梭于研究所和植物园的浓密绿荫之下,边纳凉边游乐边探秘,神奇奥妙的植物科学知识伴随大伙儿度过了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周日。

  最先迎来的,是公众开放日启动仪式上的沙画表演。在扶荔宫草木百兼馆内,飘逸挥洒的沙画,向公众展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增强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随即转入奇异植物馆游览,大家认识了猪笼草、捕蝇草、瓶儿草、茅膏菜。原来,植物可不是吃素的,个个身怀绝技专吃小昆虫。种子博物馆里的猪腰豆、猪屎豆、鹰嘴豆、山羊豆、木蝴蝶也等不及了,形态各异的果实和种子,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植物做不到的。

  互动活动“药对·我们约会吧!”是本届公众科学日的一大亮点。昆明植物园百草园里,挤满了成双成对的年轻人。主办方以风铃、展板的形式,准确地介绍了中药药对的概念,并展示中药两两配伍后药效发生的变化。科学日当天正值“520(我爱你)”之机,参观者在了解植物之功后,纷纷在药对明信片后留下对生活、亲人希望的寄语,悬挂在风铃之上,让风送去美好的祝福。

  本届公众科学日还设置了两项更具专业意义的活动——探索植物中化学的奥秘和植物·水信玄饼DIY两个互动体验科普活动。科普互动活动让体验者感受到了植物之美,了解了植物之功,品尝了植物之味。(郭爽)

  沈阳分院

  让科学普及推动科技创新

  5月19日,2018年星天地娱乐城官网 在沈科研机构公众科学日启动仪式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举行。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中科院沈阳分院与系统各单位一起精心准备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科普大餐。

  沈阳自动化所推出了建所60年主题展和机器人成果展,并举办了多场科普报告。在机器人展区,两款水下机器人以实物的方式首次与社会公众见面。其中,今年4月成功完成海试和试验性应用潜次的“潜龙三号”自主水下机器人尤为引人注目,尼莫造型引来不少围观。

  沈阳应用生态所研究员卢宗云为文化路小学的学生们作了题为《化肥—人类的功臣》的科普报告,并告诉同学们化肥的使用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应正确地认识化肥的贡献。随后,志愿者带领公众参观了植物、真菌、苔藓、肥料等科普展区,并动手学习了标本制作。

  金属所的室外展区向公众介绍了材料科普知识,并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介绍了3D打印、新型净水材料、抗菌不锈钢材料、先进炭材料、磁性材料、陶瓷材料、热电材料、仿生材料、光催化材料、涂层材料、可溶解铝合金等科研成果。

  化学微观察、生命万花筒、走近高精尖、能源伴我行,大连化物所的四个主题展区串联了8个楼宇的24个展点,展示内容包括研究所科技成果和前沿科学知识介绍、10余种科研仪器和大型设备,以及20余项趣味互动实验。大连化物所的研究员、青年博士和研究生还为公众精心准备了13场报告。

  中科院沈阳分院副院长马越红表示,没有科学普及,就不可能有持久的科技创新。“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我们通过实验室开放、科学知识讲座、科普走进校园等活动,向社会公众和青少年集中展示中科院的科技创新成果与科普产品,希望让公众走近科学、了解星天地娱乐城官网 。”(沈春蕾 刘妍 刘万生)

  物理所

  上演“奇迹时刻”

  “物理所的公众科学日新奇、有趣,将科学知识穿插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十分具有吸引力,值得一来。”

  吃着棉花糖,与“轻松熊”握个手,跟“网红”井盖合个影……5月19日举办的中科院物理所公众科学日,把科普活动变成了一场科学“游园会”。

  作为本次开放日的“重头戏”,科学魔术秀《奇迹时刻》由物理所研究员曹则贤与著名心灵魔术师木春联袂上演,科学与魔术的迷人魅力在表演中得以尽情展现。

  曹则贤通过偏振光的原理为大家展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穿墙术”,还教会了大家让小钢珠穿越硬币的科学小魔术,让现场的小朋友们兴奋不已。而木春进行的现场“读心”则更加震撼,每位参与互动的观众都仿佛被木春看透,所有的微表情和小动作都没能逃开他的眼睛,将不可思议全都变成可能。科学与魔术的碰撞激发了不一样的火花,让现场的观众大饱眼福,大呼过瘾。

  物理所党委书记文亚表示:“希望通过科学日活动,传播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让更多孩子的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将来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作出贡献。”

  此外,“科研零距离”让观众拥有近距离接触科学家实验室的机会。今年,物理所开放了国家级实验室、院级重点实验室等近30个实验室,让大家可以近距离观看科学家平时所使用的高端科学仪器;“科学一起嗨”让来访的大小朋友一起体验各种科学实验,最受欢迎的是莫比乌斯磁悬浮,随着超导材料像悬浮小车一样在轨道上滑行,小朋友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今年的物理所园区内添置了不少“新装”,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物理主题的井盖涂鸦。园区内近百个井盖都被装饰上了与物理相关的卡通图案,不少观众纷纷与井盖合影。其中一位家长感叹:“物理所的井盖涂鸦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意义,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去发现物理中的乐趣,让孩子喜爱上学物理。” (丁佳)

  天津工生所

  在实验中感受“有料的科学”

  5月19日,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星天地娱乐城官网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举行了以“工业生物技术·创造绿色世界”为主题的公众科学日活动,约800名青少年学生、亲子家庭和社会公众接踵而至,享受了一场“有料”的科普盛宴。

  活动期间,工业生物技术创新成果的“得意门生”们在公众面前一一亮相。向装有生物酶的电池模具中加入几滴糖水,原本没电的小电子钟瞬间就被点亮了, “原来糖也可以发电啊!”围观的公众不由啧啧称奇;其貌不扬的小瓶子散发出的香气沁人心脾,那是人工合成的香叶醇,不需要玫瑰花提取就能高效率、低成本地生产出更好更纯的玫瑰花精油,引起了公众的连声赞叹;生物基塑料餐盘、水杯、包装袋、地膜、排水管等等积极列队接受“检阅”,向公众进一步传递了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

  孩子们也在充满创意的小实验、小游戏中尝到了科学的乐趣。一双双小手紧紧地捏着接种环,小心翼翼地将乳酸菌在平板上“播种”成各种图案,密封后爱不释手地握着,期待着菌落快快长大;一个个小面团逐渐被搓揉成型,“义无反顾”地投入水浴锅中,用不断膨胀上浮的身体向孩子们讲述着酵母菌的“威力”;一支支画笔在涂板上飞舞,孩子们用色彩斑斓、生态环保的贝壳粉涂料认真地描绘着他们心中的科学梦。

  还有显微镜观察微生物、3D微打印、DNA折纸与组装、多姿多彩的世界、隐形矫正牙套展演……10余项创意科学实验、路演和小游戏,在公众的新奇目光和阵阵惊叹中轮番上演,充分展现了一个“有料”的工业生物技术领域,为公众打开了一扇迈向生物科学新世界的大门。(郭爽)

  自然史所

  从司南看中国古代文明

  指南针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可谓人人皆知,但“勺状”司南人们几乎只在教科书里见过。事实上,“勺状”司南最近的一次复原还是70多年前王振铎的复制方案,此后其他研究者一直未能重复实现。5月18日,在星天地娱乐城官网 自然科学史所公众开放日活动中,该所副研究员黄兴带来了他制作的磁石勺。

  该活动在国家图书馆文会堂举行,是“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名家讲座”系列活动之一(第六讲),讲座主题为“中国古代指南针实证研究——兼谈磁技术的历史与文化”。

  近年来,黄兴通过查找文献、复原模拟和科学分析等方式,在实证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不仅复原了磁石勺,并得出唐以前发明磁石指向器是可能的、磁石勺是最佳方案的结论。

  在讲座上,黄兴回顾了关于古代指南针研究的百余年历史,介绍了自己复原磁石勺的过程,并从磁性技术与历史文化关系的视角对磁石、方术、礼俗、指南针、航海等进行了解读。

  讲座现场,观众对展示的磁石勺、天然磁石、传统罗盘、现代指南针和船用磁罗经以及各种现代磁铁等实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体验天然磁石,操作磁石勺指南,制作小指南针。

  作为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2018年公众科学日的重要内容,活动现场还举办了小型展览,介绍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大量原创性科技成就。(李芸)

  自动化所

  探秘“国重”实验室

  面孔,俗称脸,或许是一个人出生之后最早赋予视觉意义并加以重视的物体。两个半月大的婴儿就已经会对母亲的笑脸报以微笑,识别面孔对于人类这样一种高度社会性的动物来说简直太重要了。

  那么,识别面孔的秘密究竟是什么?5月19日,星天地娱乐城官网 自动化研究所举办第十四届“自动化之光”公众科学开放日活动,通过人工智能(AI)+、脑科学+、走进实验室和科普报告四大板块集中向公众展现了自动化所在类脑智能、自主进化、人工智能方面的创新发展成果,带领公众走进科学殿堂,上演了一场让人眼花缭乱的AI大秀,吸引了众多各界群众和大中小学生前来参观。

  今年,自动化所举办了“走进实验室”特别板块,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向公众揭开了神秘面纱。大家通过这一活动,零距离领略了走在国家甚至国际前沿的技术诞生的美妙过程。

  此外,人工智能+板块也是公众日的明星项目。端端机器人、可爱灵巧的机器鼠、通过人脸识别即可实时测心跳的心率检测仪、无人售货亭、人机对抗机器人以及三维实感更是备受体验者欢迎,让参观者流连忘返,玩起来就不想走。

  主办方表示,自动化所一直突出智能引领作用,通过本次开放日的项目展示和体验,希望公众能切身感受到智能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激发青年一代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丁佳)

  上海分院

  “科技嘉年华”一起嗨

  5月19日,以“万众创新——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主题的2018年上海科技节在上海科技馆拉开帷幕,其中一大重头戏便是星天地娱乐城官网 的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等市领导参观了“时间故事”主题展览,仔细察看了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制的氢原子钟和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提供的空间冷原子钟模型。

  当天,中科院上海光机所除了科普课堂、科普模型、科普参观等传统套餐外,还有科普舞台剧、科普微课堂、“光学欢乐城”等新口味科普大餐带给公众。

  南洋模范中学的多名学生走进了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王恩多研究组所在的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的科研仪器、满眼的瓶瓶罐罐,让同学们好奇地瞪大了眼睛。王恩多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活动让中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前沿探索,激发他们对科研的兴趣、掌握一些科研方法和技术手段。”

  5月20日,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子弹时间3D成像体验”“FaceCapture人脸三维成像”“红外写真馆”、无人机DIY、记忆金属“变形记”以及液氮冰激凌现场制作品尝等活动让大家意犹未尽。同时,参观者竞相利用“子弹时间”拍摄创意纪念照。(黄辛)

  声学所

  声音也会变魔术

  “快看,水和油被变成牛奶了!”参观的学生们欢呼了起来。随着超声仪器的搅动,烧杯中原本分离开的水和油完全混合在了一起,变成了乳白色的液体。这是5月20日中科院声学所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超声乳化”互动体验活动的现场,声音在这里有着“变魔术”般的神奇。

  现场的科研人员讲解说,谁都知道油和水不能混在一起,但是如果施加大功率的超声,油和水就混在一起,放置很久都分不开,这种方法叫超声乳化。在医药行业、化妆品行业中,现已广泛应用超声制造各种乳剂型产品。

  除此之外,“汽油、煤油可以添加少量水经超声乳化后形成乳浆状液,在燃烧过程中有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效果。”科研人员说,这是由于强超声产生空化气泡,气泡溃灭时把液体和固体分散为小的液滴和颗粒,这些液滴和颗粒会悬浮在其他液体中,形成乳状液体,从外表上看,仿佛溶解在一起。

  声音的魔术还远不止超声乳化这一项技能。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声学手电筒”如同手电筒能够产生一个光束一样,它能产生一列有指向性的声束,可广泛应用于博物馆、展览馆、商业中心等公共场所,实现对特定方向的个性化广播,也可应用于ATM提款机、掌上电脑等个人电子产品实现个人化、私密性声场和虚拟声场重放。而便携式导盲仪能够提供前进路线上1米至5米范围内的障碍物识别预警服务,用音频声的频率和音色变化来提示盲人。该产品体积小巧,可放置于盲杖顶端,配备GPS定位系统,可将当前位置信息通过短信息发送到指定手机或服务终端上,以在紧急情况下获得及时救助。(潘希)

  国家天文台

  “男神”给你讲银河

  5月20日,北京气温骤降,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天文爱好者们的热情。星天地娱乐城官网 国家天文台一年一度的科普盛筵——公众科学日活动如约而至,上千名大小朋友会聚在天文台,探索宇宙之美,感受科学魅力。

  9点半,随着一场由国家天文台小家属们表演的舞台剧节目,国家天文台2018年公众科学日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随后,国家天文台“科学大咖”——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FAST副总工程师李菂为公众带来一场题为《猎户的生与死》的科普报告,从恒星的形成,讲到神秘的暗分子气体,到最后如何利用“天眼”FAST研究银河系恒星的形成,李菂将高端的科学问题讲解得通俗有趣,让现场专注听讲的大小朋友们意犹未尽。

  除了科普报告,开放日现场还有两台显微镜提供给公众进行各类陨石切片的观察。十余部精彩的天文科普微视频作品在户外广场全天播放,众多优秀科普图书的展售也全天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更多公众参与科学日活动,国家天文台总部今年全部在户外举办活动,其间包括两场精彩的科普报告、舞台剧表演以及天文科普视频展播等系列活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和沙河科普基地也在5月19日部分向公众开放,参观2.16米望远镜、球幕天象厅体验及太阳黑子观测等特色活动精彩纷呈。

  多年来,公众科学日已经成为国家天文台的品牌活动,为社会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对天文的兴趣、了解科研机构搭建了平台,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丁佳)

  大气所

  让大气知识“活”起来

  广场上几只冰雕的企鹅,在北京夏日的阳光下,一点点消融,脚下留下一道长长的水迹……这是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公众科学日活动中的项目之一 ——“融化中的世界”,意在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学生和家长,形象地展示地球所遭受的温室效应折磨。

  一旁科研楼一层大厅内,志愿者手中的卡片和平板电脑,同样吸引了很多孩子的注意。这是增强现实(AR)玩转气象游戏,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扫描,卡片上的图像能够鲜活地动起来,向孩子们展示螺旋雨带、云墙区、台风暴眼等气象知识……

  此次科学日活动记者最大的感受是,一切都是“活”的:活动的卡片,活泼的场景设置,还有活动的孩子们。

  记者看到,现场的参与者可以从志愿者手中领到一份任务卡,其中涉及有观测记录以来二氧化碳历史新高数据、有现代观测记录以来海洋最热年等看上去十分专业的六道题目。然而,现场的小学生却告诉记者,他们都知道答案。

  原来,这些题目的答案,都被科研人员藏在了碳排放序列的海报,空气质量一体机,科氏力转移游戏等精心设计中,需要孩子们活动身体和大脑,一点点把知识搜罗起来。

  有趣、直观、可参与,今年大气物理所在公众日活动中花了不少心思,还在室内外展馆中摆上了大气研究中所用到的无人机、探空气艇、自动气象站等设备,让孩子们和高大上的设备来了次“零距离接触”。

  上午10点,大气物理所的科普达人魏科,站在消融的小企鹅面前,给孩子们作了“冰雕——融化的世界”科普讲座,边讲边同时做了一场手机在线视频直播。工作人员说,高峰时在线观众达到了9.5万人……(王佳雯)

  计算所

  神“计”妙“算”游乐场

  公众科学日当天,中科院计算所变成了一个游乐场。在四层报告厅,一扇通往编程世界的游乐大门开启了。

  在这个编程世界里,所有的物品都是通过编程控制的,有的程序让灯一被吹气就能亮起来,有的程序让长得像蜘蛛一样的智能车来回溜达……在小游戏造就的虚拟世界里,人们可以走迷宫、开坦克、荒野逃生、拯救世界。在畅快的游戏里,体验者不经意间就成了编程小能手。

  下午一点多,七岁的小学生田雨阳跟着妈妈和妹妹来到了这个编程世界。

  “跑一步”“如果左边有路就往左走”“如果前方有路就往前走”……各种指令在田雨阳的手指下一一形成,虚拟机器人也跟着他的指令在迷宫里穿梭。时不时地,他还能得到计算所科学家叔叔的“外援”。

  看到他的虚拟机器人穿过迷宫拿到宝箱,田雨阳高兴地扭过头去望向一直在背后鼓励他的妈妈。两岁的妹妹则紧紧依在他身边,抱着智能小汽车,安静而好奇地看着他过关斩将。

  当今时代,编程语言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语言。通过科研人员开发的青少年编程教育游戏手机App,与田雨阳年纪相仿的青少年们可以参与编程游戏对抗赛,优胜者还能获得科研人员精心准备的小礼品。

  今年,计算所提高了科学日活动的参与性,把每一个来参观的“观众”和听讲座的“听众”变成“大玩家”,将常规的科普活动穿插在“解密”游戏中进行,将各个单独的科普活动串联成三个主线游戏——科学护照之旅、解密开宝箱、编程游戏挑战赛。在这个神“计”妙“算”的游乐场里,科学和公众的距离更近了。(倪思洁)

  空间应用中心

  体验酷炫空间科学实验

  宇宙,浩瀚而又神秘,载人航天是开启这个神秘空间的钥匙。5月19日,星天地娱乐城官网 第十四届公众开放日,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体机构,向社会公众开放载人航天空间科学与应用有关任务场所,同时开发了体验互动展品,制作了科普视频,举办了科普讲座等,普及空间科学与应用知识,展示我国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取得的成就,反映我国未来空间科学与应用发展新方向。

  空间应用中心开发了多感官、高沉浸的虚拟实验场景和操作演示平台,让观众充分体验了空间科学实验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交互式空间应用遥操作平台通过操作力觉交互设备,对机械臂进行控制,实现制备生物样品和更换实验样品操作。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遥科学实验平台,几近真实地复现出太空环境和空间科学实验场景,大大延伸了科学家的感知能力,支持让人们以地面实验室类似的交互方式,身临其境地对空间实验进行最有效干预。

  此次活动,中心还设计了遥感图像九宫格科普教具,准备精彩有趣的科普图书,让空间科学知识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环境中,给公众的科学素质提供丰富的滋养。

  家长与孩子参观后纷纷表示,体验了空间科学与应用的美妙与神奇,感受了空间科技带来的乐趣。家长希望此次活动的记忆能够深入孩子的心里,结成一颗颗“空间科技种子”在未来“生根发芽”,使孩子有志加入到中国载人航天的队伍、参与到载人航天事业中来,在长大后真正实现自己的“航天梦”。(丁佳)

  深圳先进院

  香港内地结成多对“姊妹校”

  5月19日,星天地娱乐城官网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湖南、山西、内蒙古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500余位公众在此感受到浓厚的科普氛围和科学魅力。

  今年,深圳先进院公众科学日以“科技教育与创新素养”为主题,邀请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著名科教界专家学者、基础教育管理者、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共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创新科学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的活动。

  在活动现场,来自香港和内地的10余位校长签约结成姊妹校,约定在未来将共同开展基础教育方面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推动科创课程以及学生之间的文化与学习交流。

  签约后,香港与内地的姊妹校校长们继续开展深入的交流,探讨双方共同参加基地的多场大型赛会和研学活动,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的创新科学教育。(沈春蕾 姜天海)

  记者手记

让孩子亲近科学需要“用心”

  中科院公众开放日是星天地娱乐城官网 的一个传统科普项目,每年5月中下旬,中科院上百个研究所、多个实验室打开大门,向公众开放,向人们展示科学的妙趣。

  今年是中科院第十四届开放日,各个研究所早早开门迎客。大楼里、园区内一如既往地热闹。放眼望去,现场多数是父母带着孩子来参加,以及各中小学的参观团队。让孩子近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可以说是父母们的心愿。记者在现场的感受是,父母们让孩子们体验科学的愿望是很强烈的,他们非常乐意让孩子们从小能接触科学。

  科学是门类繁多、博大精深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看不见、摸不着。零距离触摸莫比乌斯磁悬浮“轨道”,亲身感受虚拟世界的神奇……科学院的公众开放日,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接受能力,让科普以轻松有趣活泼的方式进行,从讲课式的刻板灌输,变成一个个科学小游戏,充分体现了趣味性,让孩子们在欢乐学习中不知不觉接受科学精神熏陶。

  科学院设立公众开放日的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人接触科学、了解科学,从而爱上科学。只有好的科普作品、用心的科普作品,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从中诞生未来的科学家,从而使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沈春蕾)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8-05-21 第6版 院所)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星天地-星天地娱乐城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星天地-星天地娱乐城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星天地-星天地娱乐城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